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5-04 07:03:00
街谈
大批机器人涌入景区,充当登山神器,成为这个五一假期一道特别的风景。机器人能为登山提供什么帮助,引发了不少讨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游览山川一大乐趣在于徒步登山。但是,不少中老年人,因为体力、腿脚的原因,只能放弃登山,转为索道上山,这无疑减少了登山的乐趣。而且,修建一条索道投资巨大,对很多景区而言,如果规模不够大,知名度不够,就无法修建索道。某种程度上,这就把很多中老年人、腿脚不便的人都挡在了门外。
外骨骼机器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可帮助中老年人、腿脚不便的人享受登山乐趣。这能增大景区的潜在游客规模,促进旅游业的规模。可以说,外骨骼机器人,是一门立马可以找到使用场景的生意,而且,仅帮助老人爬山这一项,就潜力巨大。
市面上的外骨骼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针对特定关节性助力的人体增强类的外骨骼,这种外骨骼主要是用来增加人的力量,拓展能力上限;另一种则是康复类外骨骼,主要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比如辅助瘫痪病人行走。
今年4月,在上海一家社区看护中心,一位护工穿戴上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轻而易举地将患脑瘫的老人抬上病床。设备自重3.5kg,穿脱仅需要20秒至30秒。背上它,宛如给人体注入“超能力”——提重物助力30公斤,综合减负60%以上。
上月初,泰山文旅集团表示,景区于今年1月底投放十台外骨骼机器人,推出后社交媒体账号后台收到大量租用预约,目前已增加到近百台,还将扩大规模,预计五一前会有500台。据媒体报道,3月以来,外骨骼机器人已在三门峡灵宝汉山、保定白石山、银川贺兰山等景区亮相,安徽黄山、陕西鬼谷岭、江西上饶灵山景区等也已宣布将推出这项服务。五一节前,八达岭文旅集团还上新了一款“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辅助游客游览长城。
旅游市场出现的这种消费现象无疑值得注意,不过,确切地说,这是一种新质消费,处在发展初期但无疑潜力巨大。如何挖掘相应的市场需求,让机器人真正走向现实生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扩大新质消费,既能带来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张,也能拉动新质生产力以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现在,有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政策补贴,不过,这种补贴,补贴的是生产端,缺乏市场的筛选。那么一个更有效率的办法是补贴消费端,即补贴新质消费。一些地方也的确在补贴消费端。比如,《杭州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智能机器人纳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用智能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发展。但这些采购,仍然需要靠专家评审来决定,不是最直接的市场筛选。
相比之下,诸如外骨骼这样已经能够较为成熟地投入市场中的产品,是直接受到市场筛选的。市场会选择故障率低、使用效果好、游客反馈好的产品。就像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人们评测显卡,会把nVidia、intel、voodoo、MAG、S3、ATI公司的显卡,同一帧画面放到一起比,比谁更好。消费者就是这么细微地去发掘芯片厂家的技术优劣。
外骨骼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我相信,在一个庞大的外骨骼市场化中,靠销量、靠最普通的游客、使用者筛选出来的企业,一定比那些靠宣传、营销的企业,更具有技术优势,也走得更长远。
□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