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 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更新时间:2025-04-19 03:19:00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发挥“两园一河”协同发展的地域优势和“六张文化名片”的特色优势,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汇聚优秀人才资源,探索出以文化凝聚共识、以文明滋养人心的创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拓展传播阵地 筑牢文化传承根基

石景山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构建立体化的文化传播网络,讲好石景山故事,点亮石景山形象,让优秀传统文化自我造血,焕发出新的光彩。

坚守线下文化传播主阵地。石景山区把文化传播工作的重心下移至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活动中心、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老街坊议事厅等阵地举办多场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的传统文化大讲堂,为更多群众提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增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利用线上平台拓展文化传播阵地。石景山区打造“微载体”“微平台”,在“同心拾景”公众号开设学习专栏,刊发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宣传和理论文章;联合制作并宣传《接过父辈的旗帜》专栏节目,集中展现各界不忘先辈遗志、追寻先贤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以及在科技兴国、脱贫攻坚、社会公益等方面报国建功的故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文化传播格局。

文化活动引领 培育文化认同土壤

石景山区以文化活动为引领,通过挖掘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石榴花开石景山”品牌为载体,广泛开展“铸牢宣传月”“5·6民族团结日”“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启动仪式、第四届民族公益电影放映、第十六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民族歌曲大家唱等民族文化创建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1万余人,相关活动被中央、市属、行业媒体报道15篇,地区各单位公众号刊登40余篇。发挥石景山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和“六张文化名片”优势,突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北京九中等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进军营”“非遗大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三交三好”活动,搭建“石榴籽·家园计划”“舞台计划”“营地计划”“讲堂计划”4个平台,在社区、学校、窗口单位、景区举办“传承文化 浓情腊八”“龙舞中华 筑梦远航——艺术馆里过大年”等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体验民族多样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手绘祖国”等中小学社会课堂活动,传承年俗文化。分批组织相关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和“书绘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展,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建实践载体 打造精神共育平台

石景山区以社会服务为桥梁,积极联动社会各界力量,以务实的行动履行社会责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以参加冬奥志愿服务、下沉社区执勤、做好观众信息采集等方式协助做好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募集应急救护物资超过2500余万元,在冬奥会场馆等关键点位布设“红十字冬奥AED一体机”;牵头开展石景山区票务和观众组织工作,有序组织8个系统、120余家单位、4452人次到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3处比赛场馆观看11场赛事。与相关机构前往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开展敬老慰问活动,邀请民间爱心艺术家带来京剧《红灯记》、男声独唱《蒙古人》、女声独唱《女儿情》、魔术《纸牌还原》等艺术剧目,丰富福利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注重发挥榜样力量,开展“向善而行”系列典型宣传活动,深度挖掘“老街坊”身边的慈行善举,讲述爱心人士、公益志愿者的慈善爱心故事,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领向善风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北京市石景山区以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未来,石景山区将举办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北京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包赛依娜)

相关推荐

让城市注入更多“网红”基因

□段科董宇辉曾在自己的小作文里这样描写内蒙古:“抛开过往,今天的草原之上毡房前点起篝火,一碗烈酒激起心中豪放。草原上赛起搏克,你来我往,浮现民族生息的模样……还有黄河冲出阴山后留下亿万吨细腻土壤,造就塞北粮仓的河套平原,以及机器轰鸣、资源支援祖国四面八方的白云鄂博矿场。”董宇辉的文采如潺潺清泉浸润心

2025-04-30 10:13:00

常州武进区台企联开展大美祖国寻美之旅

中国台湾网4月28日讯 为进一步丰富台商台干的学习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台胞对祖国大陆的认识和了解,日前,常州武进区台企联组织开展“武台畅融 文化连心”第三季大美祖国寻美之旅活动。 活动中,大家重点参访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宜兴陶瓷博物馆。从历史悠久的古老陶器,到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创新之作,每一

2025-04-28 18:06:00

​广州大力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在7434平方公里的羊城大地上,村域(农村)面积逾五千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比例超七成。这片广袤的乡村热土,不仅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阵地,更是实施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广州以文明乡风建设为主线,为乡村文化振兴培根铸魂,坚持“四个突出”抓好农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

2025-04-28 10:47:00

中华文脉的深水静流与波澜壮阔

《中国文化简史》一书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精神,采用专门史的体例,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大系统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昭示何以中国、何以文化、何以传统、何以人生的深层机制,揭示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特质,展现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灿烂;追寻中国人深厚的根脉,重在描述历史

2025-04-27 15:04:00

云岭时评 | 打造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云岭时评评论员 王世涵当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新型文化阅读空间不断涌现,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参与非遗体验、文艺沙龙等多彩文化活动。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阅读空间、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重新定义了阅读的价值,既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也让社会氤氲

2025-04-25 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