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遗留问题基本出清,浙商银行力压网贷客户|透视金融业2024年年报⑨

更新时间:2025-04-10 03:00:00

网贷市场迎来“史上最严”新规。2025年4月3日傍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助贷业务审批权上收总行,银行类机构与助贷机构将施行“总对总”合作。

在助贷新规官宣之前,已有银行业提前行动。2025年4月3日,在浙商银行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董事长陆建强表示,商业银行经营绝不能重蹈P2P网贷所出现的影子银行问题,浙商银行在此方面“教训深刻”。该行分管大零售业务的副行长(浙商银行已公告提名其任行长)陈海强也称,2024年已通过主动调整业务机构,有序压降网贷总体规模,同时全力深耕场景金融。

对于市场广为关注的“影子银行”历史问题,陆建强称,历经三年,依靠自身经营化解该行“影子银行”遗留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到2024年末,历史问题已基本出清。

“历史问题基本出清”

在空缺近8个月后,浙商银行新行长人选揭晓。浙商银行最新公告,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该行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任浙商银行行长。在该行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该行董事长陆建强、执行董事陈海强与高管团队共同亮相。

陆建强表示,陈海强现任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曾任该行首席风险官,并曾在该行宁波、杭州两个重要分行担任行长,分管过多条业务线,是浙商银行内部培养起来的干部,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此次提名为行长,体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及各界对浙商银行工作的重视和肯定。该行将尽快召开董事会,按照相关程序完成聘任工作,并报送金融监管总局核准任职资格。

陈海强是陆建强在浙商银行的第三位搭档。公开资料显示,在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张长弓案东窗事发后,陆建强自2022年初从财通证券调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后接替辞职的沈仁康担任该行董事长。2024年8月,在原行长张荣森突然辞职之后,他代行浙商银行行长职责至今,是浙商银行经历多次人事动荡仍能保持稳健经营的关键人物。

2022-2024年期间,浙商银行资产规模从2.1万亿元增长至3.3万亿元,增速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业绩说明会的一组数据显示:三年来,该行累计实现营收1924亿元,同比多增4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高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同业约10个百分点;累计压降无效低效资产近千亿元,压降高成本存款3000亿元,存款付息率下降37个基点;非息收入占比从23%提升至33%,仅次于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三。

资产质量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以连续3年、每年拿出超过400亿元的营业利润计提减值,靠自身经营化解该行“影子银行”问题遗留的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2024年,该行计提减值达530亿元。到2024年末,历史问题已基本出清,不良率从2021年末的1.53%高位降至1.38%。

陆建强坦言,化解影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他调到浙商银行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浙商银行)这几年基本上就在穿越风雪,而我是‘下雨天干活’。”对于他的几位前“搭档”接连涉案,陆建强表示,有些是因为前一轮影子银行业务造成的巨额不良,有的则是个人履职过程中没有把持好底线,“案例就在身边,教训极其深刻”。他表示,在经历人事动荡、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浙商银行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业务不断,管理不松”,反而逆势向上,业绩向好,全行的“精气神”也上来了。“浙商银行不能再这样出事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对上市股份制银行2024年报告综合测评发现,该行连续3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从拨备前利润看,浙商银行2024年同比增长4.97%,居股份制银行前列,也是唯一连续2年保持正增长的股份制银行。

2024年,该行计提减值损失281亿元,同比增加计提20亿元,也是同期唯一加大减值计提力度的股份制银行。

大幅计提的代价也很明显。报告期末,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9%,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但归母净利润仅增长0.92%,增速下降9.58个百分点。

虽然2024年末浙商银行表内不良贷款余额在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最少,但不良贷款率仅低于民生银行,仍居股份制银行第二高位。

网贷平台客户锐减

在出清历史包袱的三年,浙商银行零售业务同期出现了显著波动。

零售业务在浙商银行的经营战略中被定位为“第一板块”,其中个人贷款是重中之重。该行2021年和2022年均在年报中提及“积极构建个人贷款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研发设计功能完整、抗风险能力强的个人贷款产品”。

在此方针下,浙商银行2022年以来积极与互联网平台机构合作发展小额网贷业务。零售客户数自2023年爆发式增长:当年末达2678万户,同比增长34.26%,增速较2022年加快30个百分点。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测算发现,其中超九成新增零售客户来自互联网平台机构。在网贷业务带动下,浙商银行自身的个人客户基础加快发展。2023年,自营获客同比增长14.05%,增速较2022年之前明显加快。

客户基础的扩大带来业务增速的“起飞”。2023年,该行个人贷款余额、日均余额增速分别比2022年加快4.5个百分点和9.2个百分点。

2024年这一指标增速剧降:个人贷款余额几乎零增长,日均余额增速回落了6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失速的同时,贷款结构也出现显著改变。2024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22%,但个人非房贷款余额下降20%。个人非房贷款中,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约28%,同比增长了9.3%,可见,造成个人贷款指标剧烈波动的主要来源是网贷。

客户结构的演变亦可印证。2024年末,该行不含网贷的个人客户数1166.54万户,而包含网贷客户的个人客户数则增大至2838.556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7.11%和6%。可见浙商银行自营获客继续保持加速增长,但网贷平台客户增速锐减。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测算,报告期末,该行网贷客户数1672万人,占该行零售客户总数58.9%,但较2023年两项指标已分别下降10万人和4个百分点。

正如陆建强和陈海强所言,网贷规模成为压降目标。

个贷抵押为主

为何要针对性地压缩网贷规模?陆建强表示,2024年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积极布局项目贷款等收益适中、风险可控、长久期的资产。陈海强亦称,2024年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有序压降网贷总体规模。该行行长助理侯波则进一步证实,大零售板块“主动压降了高定价的互联网合作平台贷款,增加了风险比较低的按揭贷款配置”。

零售业务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浙商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之势在2023年初见端倪。在网贷业务大发展的2023年,浙商银行却在2024年初发布的2023年报中作出了重要修订,重申“积极构建个人贷款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增加“研发设计以抵押为主、保证信用为辅,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个人贷款产品”,正式确认该行个人贷款产品体系的基础结构。

上述战略调整在2024年收效颇为显著。如上文所述,2024年浙商银行网贷客户数出现负增长,非房消费贷款余额同步大幅下降,而有抵押的个人贷款比例大幅上升。事实上,从2020年至2024年,该行个人房屋贷款及部分有抵押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年增速达22%,2023和2024年新增规模均超3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压缩网贷规模后留下的空缺。

“深耕浙江”仍有潜力

作为浙江唯一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如何深耕大本营?

2021年之后,“深耕浙江”成为其首要战略之一。2022-2024年,浙商银行提出“深耕浙江”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并推动一系列金融服务举措在浙江落地。三年期满,相关举措的成效是否达成预期?

陆建强称,三年行动主要任务已提前一年完成。他罗列了十个方面主要成绩,其中最为核心的融资服务总量首次超过万亿台阶,三年累计增长超2300亿元,融资余额三年增长达10倍,累计服务浙江省内重大项目82个。

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结合同期浙江省存贷款数据发现,除总行外,浙商银行6家一级分行在浙江本地,同时还设有小企业信贷中心和全资子公司浙银金租,合计在浙资产规模1.76万亿元,仅占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68%,占比略小于杭州银行,大于宁波银行。存贷款数据方面,浙商银行在浙存贷款余额目前相当于浙江全省存贷款余额的约1/4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在服务浙江实体经济方面,浙商银行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增速仍有较大潜力。随着该行第二个“深耕浙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其在浙江银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或将继续提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鹤鸣

责编 丰雨

相关推荐

天津银行实现首季“开门红” 资产规模攀升至近9500亿元

4月30日,天津银行(1578.HK)在港披露2025年一季度主要财务和经营数据。公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天津银行切实推进转段工作,加快培育“研究基因”和“科技基因”,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截至一季度末,该行资产规模达9,457.80亿元,较年

2025-04-30 18:30:00

农村绿皮书: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京记者 宋华 文/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4月30日社共同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4~2025)》。绿皮书指出,随着县域商业网络设施不断完善,物流效率持续提升,促消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2025-04-30 12:03:00

将“好质量”转化为“好信用”(市场万花筒)

本报记者 林丽鹂“我们是农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厂房已经抵押出去了,没法提供抵质押担保,现有抵押物贷款已经饱和了,但公司采购海参苗急需一笔资金,真是着急。”辽宁大连一家公司负责人邵俊杰来到银行咨询。“我们最近推出一款‘辽质贷’产品,不用传统抵押物,而是看企业的质量资质,强化对企业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

2025-04-30 06:34:00

余额可兑付现金 南京房票新政策正式施行

原题:南京房票新政策正式施行房票可跨区安置,余额可兑付现金。据市建委,《南京市住宅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房票办法》)正式印发,有效期从2025年4月22日至2027年4月21日。今年3月,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就《房票办法》公开征询意见,并

2025-04-29 06:54:00

杭州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 高新技术产品表现亮眼

4月28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杭州经济运行数据:全市生产总值5715亿元,同比增长5.2%,较2024年全年和2024年一季度分别加快0.5和0.1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工业生产回升,经济韧性凸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7.0%,主导行业与特色产业表现亮眼

2025-04-28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