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丨全面提振消费,从源头推动消费者扩容

更新时间:2025-03-17 17:48:00

蒋璟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行动方案聚焦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少百姓后顾之忧。(新华社)

消费是经济大循环的起点,也是经济大循环的终点。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构成了市场需求端的基本盘。经典理论模型中,将“投资、消费和出口”视作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投资的边际效果趋弱、出口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势必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就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而言,“提振消费”无疑是最主要发力点。“一子落下,全盘皆活”,经济重回景气区间、重拾抬升势能,居民消费扩张,有着决定意义。

种种促进消费的举措,近年来其实一直在密集推出。比如说,消费券、“汽车电子产品国补”等等,就属于是调用经济杠杆,撬动价格敏感型消费;再比如说,个税专项减免、强化社保兜底等,就是着力于减轻经济负担、涵养消费能力……应该说,上述种种举措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同样也存在着投石问路的性质,其并未形成合力,也没有形成全局性势能。与之相较,新近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无疑更具全面性思考和联动性安排。

虽然名曰“行动方案”,但这份文件最先决的意义,其实还是认知论层面旗帜鲜明的判断。其系统性回答了“消费能力从何而来”“消费意愿如何激发”“消费信心如何强化”“消费场景如何搭建”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以“减负增收”来夯实居民实际购买力,以完善公共保障来回应“过度储蓄,不敢花钱”的顾虑,以治理内卷加班、保障休息休假来制造消费契机……有消费者,才有消费。“有钱有闲”,才有消费者。提振消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主线逻辑。

消费不是凭空发生的,刚需消费、改善型消费、享受型消费,都需要有对应的触发条件。从理论上说,消费的活跃,必然会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繁荣,这对于扩大就业、增加劳动回报,都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之于此,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有了生动具体的演绎。就此而言,提振消费也是一个“消费让生活更美好”的过程。让消费市场、要素市场真正地活络起来、流动起来,如此才能有机会、有信心,才能让价值创造价值,让经济大循环越走越顺。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赋能中阿合作:共绘数字经济发展蓝图

中新网海口4月29日电 (记者 王子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极大地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和传统业态。正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认为,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将为深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注入新动能,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过去十年

2025-04-29 11:10:00

守护市民“菜篮子”,崂山区在8家农贸市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近日,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8家农贸市场正式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这一举措旨在将消费纠纷化解端口前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高效地解决消费问题。此次设立的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了崂山区内8家农贸市场,如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绣城农贸市场等。服务站配备了专业的维权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

2025-04-27 19:48:00

“五一”酒店“坐地起价”,别让游客寒了心

□黄庆菊 (云南财经大学)“五一”假期将至,本是大家满心欢喜准备出游放松的时候,可酒店“坐地起价”的乱象却给不少人添了堵。网友小丁提前两个月预订的酒店,临近假期被告知无法入住,重新预订的价格竟是原价的四倍,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着实让人无奈又气愤。(4月26日 《消费日报》)出门旅游,酒店是重要的一环

2025-04-27 19:40:00

空中通勤 无人机配送 安全巡检丨京津冀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空中通勤 无人机配送 安全巡检京津冀低空经济展翅“高”飞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不断深入,京津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活力十足,空中通勤、无人机配送、安全巡检等新功能“飞”入三地城市生活。飞“阅”旅游活力十足满眼湛蓝的水面,丛丛青翠的芦苇,村庄像珍珠连成白色“项链”……空中视角下的白洋淀,别样美丽。“现在飞到多

2025-04-26 16:24:00

消费新观察|黄花风铃木盛开 “花经济” 串起多元消费链

央广网简阳4月24日消息(记者 王颖 昌思荣)四月芳菲盛,踏青正当时。近日,四川省简阳市东麓花溪的千亩黄花风铃木迎来盛花期,金黄花海不仅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更催生出多元消费新场景,让“鲜花经济”绽放出独特魅力。游船荡漾在花海中(央广网记者 王颖摄)“去年园区游客量约10万人次,今年预计能达到15万

2025-04-26 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