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达茂丨“国家的孩子”在达茂:此身安处是吾乡

更新时间:2025-07-14 15:06:00


“我的名字叫‘苏布达’,汉语是‘珍珠’的意思,养父母一直把我当做掌上明珠。”

“当时我是这批孩子里身体最不好的一个,但是我的养父说‘只要他是活的,我就能把他养大。’”

“阿爸额吉会把最好的食物都留给我,还给我买好看的衣服,陪着我在草原上玩耍。”

“妈妈跟我讲,没有那么多淳朴善良的草原阿爸和额吉,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时光飞逝,岁月在“孩子们”皮肤上留下痕迹,但跨越血脉与地缘的亲情在祖国北疆继续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供应严重短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的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国家决定,把上海的数千名孤儿送到内蒙古牧民家里抚养。就这样,先后有三千多名南方孤儿被分批送到了内蒙古,被牧民养父母收养,牧民们亲切地称这些孩子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其中,被达茂草原牧民收养的孩子有四十二个。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国家的孩子”大多已步入花甲之年,超越血缘的爱让他们已经深深扎根草原,民族团结的赞歌也在这里久久传唱。


跟随查干朝鲁的脚步,我们一同走进包头市“石榴花开”主题园区。作为园区的核心,“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讲述着那些动人的往事。6个单元、326幅图片、268件实物展品、7组数字多媒体展项,703平方米的展厅中,众多珍贵的历史印记如繁星闪烁。



“这张照片上是我的养父,在我8个月的时候他把我接回了家,给我起了蒙语名字‘查干朝鲁’,希望我能像草原上的白石一样坚韧。”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份份详尽的接收资料,让“国家的孩子”们成长的脉络愈发清晰。


查干朝鲁常常回忆起养父当年坚定领养那个体质虚弱的自己,叔父一家在艰苦岁月中对他的悉心照料。草原用它无垠的胸怀,为远方的孩子再造了一个故乡,孩子们也用最真挚的方式回馈这片土地。“我是草原的孩子,更是一名党员,我爱我的家乡,我会尽我所能建设我的家乡。”查干朝鲁说。


清风微拂,绿草翻涌,苏布达又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唱起了那首《我的故乡》。她说:“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唱的就是爱草原、爱故乡。”



1964年,年仅8个月的苏布达从上海来到了达茂旗,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成长。“这张照片是我十五岁时候拍的,戴着的是养父养母给我买的新围巾。”苏布达指着照片,眼含热泪:“我记得很清楚,这条围巾当时卖15块钱,那会儿阿爸一年的工分也就能换90多块钱,但是他没有犹豫就给我买了。”


如今,热爱唱歌跳舞的苏布达加入了“红石榴文艺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情景剧,用歌声和表演把这段感人的故事不断传播。“我现在年纪大了,但我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国家的孩子’的故事。”


高高的颧骨、微红的脸庞、一口流利的蒙古语,让每一个初次见到娜仁格日勒的人都感到疑惑,这真的是出生在南方的姑娘吗?



1962年,娜仁格日勒来到了达茂旗,在这里,她又一次有了父母,有了幸福的家。“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爸爸妈妈视我如宝贝,陪我在宽广的草原上玩耍,给我买最好看的衣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娜仁格日勒说:“我们是‘国家的孩子’,更是草原的儿女。”如今,这些记忆依然清晰地印刻在娜仁格日勒的脑海里,她从心里感谢“草原父母”接纳了她、养育了她。


跨越三千里的地域限制,走过半个世纪的血脉相融,爱,在这片草原上代代相传。“我的母亲常常给我讲姥姥姥爷的故事,那时候的孩子很少有零食、有好看的衣服,而我母亲不一样,姥姥姥爷给她买花生和栗子,一次就两三斤,撒在毡子上,母亲就躺在毡子上吃;别人没穿过的羊羔皮袄,母亲穿了两件,别人没穿过的皮鞋马靴,她都有。”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嘎查两委委员嘎布日其其格说。


作为“国家的孩子”的后代,嘎布日其其格深受母亲影响。2009年,刚上大一的她被学校推荐入党,2018年,嘎布日其其格放弃了在城里的就业机会,回到了牧区,朴实热情、乐于奉献的性格让她很快赢得了牧民们的认可。而她一直坚守在草原,奉献着青春与热血。



岁月如歌,草原额吉用生命焐热的南方孤婴,早已在达茂旗长成坚韧的查干朝鲁、璀璨的苏布达、温暖的娜仁格日勒。他们额头的风霜刻着时光,眼中的光芒映着传承,爱的具象化穿透时空,凝成北疆最温暖的史诗。那场跨越三千里的生命馈赠,终在时光中酿成双向奔赴的赤诚——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紧紧相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血脉,化作草原星河中永不熄灭的灯。

相关推荐

脑机海河实验室学者获2025年度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科学家张晓东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获批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展现出实验室在核心技术创新领域自主培养人才的强劲实力。该项目聚焦于神经生物材料,拟设计新一代高灵敏、高相容的脑机接口神经

2025-09-01 08:52:00

一开学就不舒服可能不是“装怪”,而是得了这种病!症状甚至会持续至成年

【来源:成都日报】9月1日成都各大中小学将正式行课各学段学生今日陆续返校报到每年开学后都有很多小朋友到医院就诊其检查报告显示身体一切指标正常但一开学就喊不舒服儿科医生提醒这或许不是装病而是“儿童躯体化症状障碍”据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内科急诊主治医师李潞露介绍,“儿童躯体化症状障碍”症状并非由器质

2025-08-31 18:08:00

新华全媒+|潮起渤海湾 津迎上合帆——天津在开放交融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天津8月29日电 题:潮起渤海湾 津迎上合帆——天津在开放交融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毛振华、魏玉坤、黄江林因河而生、向海而兴。晨光熹微,海河之上津门地标“天津之眼”不远处,西北角的地道美食早已出炉,蒸腾的热气中,车流渐增,人流更密,将这座城市新的一天唤醒。渤海湾畔天津港主航道上,往来全

2025-08-31 14:08:00

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家庭提供更多普惠托育服务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召开8月份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城市为单元整体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通知》,将在“十五五”时期,推动各地方以城市为单元编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合理规划到2030年的普惠托育服务设施总量和分布,并加大中央

2025-08-29 14:23:00

碧桂园服务与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达成战略合作

观点网讯:8月18日,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旗下北京中科国兴创新服务有限公司与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据悉,该战略合作不仅体现出国家层面对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系统规划和战略定力,更延续了我国自“公众营养改善OLIGO计划”以来在微生态健康、膳食干预与食育教育等领域的成果,借助企业与

2025-08-22 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