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7-09 16:19:00
2022至2024年,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期货)联合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吉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华保险)等多方力量,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农业风险管理探索——松原玉米农业风险管理项目。该项目以普惠金融为导向,通过“保险+期货”收入险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双轮驱动,三年间覆盖3.52万亩种植面积,累计赔付156.52万元,平均赔付率达43.76%,不仅为当地农户撑起了风险“保护伞”,更探索出一条金融强农的特色普惠路径,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直面双重困境,传统模式亟待突破
扶余市作为吉林省核心产粮区,玉米种植占农户收入的72%,但当地农业发展始终受两大难题制约:其一为自然风险高发,年均超30%的种植面积受干旱洪涝等灾害波及,2021年因阶段性干旱导致玉米减产12%;其二是市场波动剧烈,2020至2022年玉米价格波动达25%,农户常陷入“产量增产却收入不增”的困境。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两大风险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入水平。然而传统保险仅针对产量损失提供保障,缺乏对价格风险的对冲机制,导致农户纯收入波动率达18%,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下沉到田间地头,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创新协同机制,构建多元普惠生态
为了破解困局,2022年,中信期货联合多方开始在松原市开展“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该项目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为基准锁定目标收入,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形成“技术防灾+金融防险”双保护网,为普惠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
该项目在治理架构上,形成四级联动治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框架;农业农村部从政策层面给予指导,确保项目方向正确;吉林省多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各方资源;松原市与扶余市成立专班,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地执行。这种跨层级、跨领域的合作模式,让项目得以高效推进。
在资金筹集方面,该项目突破了政府单一补贴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企业主导+金融参与+农户自缴”的普惠金融筹资模式。中信期货、嘉吉公司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安华保险等机构积极参与,同时合理设置农户自缴比例,既减轻了农户负担,又增强了农户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这种多方共担的模式,大幅降低了农户参与门槛,让金融服务真正沉下去,走进千家万户。
在风险管控环节,中信期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负责“亚式期权+区域产量指数”产品设计。在2022至2024年间,中信期货团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不断动态优化方案。例如,在2023年针对玉米价格下行周期,中信期货调整为全周期普通亚式期权,将采价周期从30天延长至60天,降低短期价格波动干扰,权利成本下降至22%,赔付效率提升至35%,实现“保险+期货”模式与市场波动的深度适配,展现出普惠金融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多维成效显著,探索可复制新路径
三年的实践,松原玉米农业风险管理项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金融保障层面,该试点项目累计赔付156.52万元,为1.2万户农户提供了坚实的风险保障。农户郭文全承包50亩玉米地,2024年因价格下跌本应亏损2.1万元,最终通过保险赔付后实际亏损降至6500元,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技术赋能带来的改变同样令人瞩目。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2.85万亩,在2023至2024年,玉米单产分别提升10.8%、7.96%。2023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玉米田,不仅保证了产量,还实现了30.7%的节水率和24.2%的化肥减量,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一片片玉米地在新技术的滋养下,展现出勃勃生机。
除了经济和技术层面的成果,该项目在理念普及方面也成效显著。中信期货为农户积极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田间课堂等形式,向农户普及农业风险识别与处理知识,推广“防灾减灾+风险转移”的先进理念。许多农户从最初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陌生,逐渐转变为主动了解、积极参与。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农户的金融素养,更为未来农业风险管理项目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信期货在松原开展的“保险+期货”农业风险管理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业面临的双重风险难题,实现了农户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双赢,更探索出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模式。下一步,中信期货将继续发挥金融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黑土地上的农业发展之路。
作者:乔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