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前,这里的山东人完成我国首例开颅手术

更新时间:2025-06-06 07:41:00

广饶县城西南1.5公里处傅家村旁植物园内,一块写有“傅家遗址”的石碑矗立其中,曾经的发掘现场早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

“这里以前俗称‘傅家顶盖子’。”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文物管理科科长赵金说,傅家遗址距今约4750-4500年,是鲁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1985年至199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遗址整体被划分为居住区、墓地和手工业区,呈现出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组织清晰的聚落特征。考古人员在南北两个区域分别发现两处独立的墓葬群,共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个、水井4眼,出土陶器、玉器、骨器、蚌器、石器等各类文物403件。

在我国首次发现“双人叠葬墓”,两个成人骨架仰身直肢整齐地叠压在一起;392号墓的墓主接受了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后长期存活……傅家遗址的“神秘”,在既往考古发掘中已初现端倪。

6月5日,记者走进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傅家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纹饰多元、形制各异的陶器展现着先祖的智慧。“出土的陶器以彩陶、红陶最具代表性,上面的纹饰也与当地环境和部落生活习性息息相关。”赵金介绍,彩陶原料多选用泥质陶,质地细腻纯净,坚固耐用,花纹图案主题以植物和几何纹为主,未见人物及动物纹样,图案结构复杂巧妙,题材丰富多样,其中折线纹、花瓣纹和勾连回旋纹最具特色。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一颗人类颅骨的复制品单独摆放在透明方罩中。“这是遗址中发现的一颗颅骨,它将中国开颅手术成功实例提早了1000多年。”赵金说。

200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整理鉴定傅家遗址人骨标本时,发现M392号墓墓主颅骨顶骨右后部有一直径为31毫米×25毫米的近圆形缺损,排除钝器或锐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和疾病引起的颅骨穿孔的可能后,他推测墓主生前曾施行开颅外科手术。齐鲁医院鲍修风教授观察头骨标本后,发现这一圆孔周边有人工刮削的痕迹,经过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对比现代医学上千份开颅术病例,他认为墓主人生前进行过开颅手术,且术后存活了至少2个月。

2001年6月,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著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了充分论证,认定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人工开颅术所致,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生长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实例。

从史前医学奇迹到母系社会实证,傅家遗址如一座时空胶囊,正慢慢揭开更多大汶口先民的秘密。据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已经出现,且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显著。赵金介绍,傅家遗址中墓葬分布集中,但众多墓葬大小不一、随葬品种类不同且多寡不均,这些都成为私有制出现的有力佐证。

“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存代表了鲁北地区一个新的文化类型。”赵金说,傅家遗址的文化面貌和胶莱平原西部弥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基本一致,但同其他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有明显区别,为研究这一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地方类型和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众新闻记者 李明 杨珂)

相关推荐

兵马俑一号坑惊现大洞,网友:盗洞?秦帝陵博物院回应

“兵马俑一号坑为啥有个大洞?”近日,有网友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惊奇地发现:兵马俑一号坑有个洞,位于坑内中部,直径1米左右,由顶部直达,打破了部分隔墙。有游客表示,听闻这个大洞是在2009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很好奇,这个洞是怎么形成的?又有什么作用?记者注意到,这个惊奇有大洞在

2025-09-05 00:02:00

长泰区陈巷镇: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板

闽南网9月3日讯(通讯员 李莉红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陈巷镇古农村创新“长效化、全面化、专题化、主题化”四化一体治理体系,组织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攻坚整治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治理转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日

2025-09-03 20:06:00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经典文献大系》新书发布

9月1日,《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经典文献大系》新书发布仪式在晋版图书版本馆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碧涌出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讲好山西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经典文献大系》大型历史文献与研究

2025-09-02 08:41:00

木镯藏爱意 非遗润文明!平度“非遗新课堂”点亮七夕浪漫​

“你把这块圆木磨个平安扣,我仔细打磨木镯。”七夕佳节前夕,平度市凤台街道广州路社区的“非遗新课堂”里,一对情侣坐在工作台前,跟着木艺老师学习木镯雕刻。8月26日晚,这场以“匠心传情·木韵七夕”为主题的非遗体验活动热闹启幕,十余对情侣齐聚一堂,木锉打磨木坯的沙沙声、导师耐心指导的叮嘱声与情侣间的轻声交

2025-08-29 10:04:00

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非遗漆扇技艺培训班开班仪式

8月26日,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非遗漆扇技艺培训班开班仪式暨首期授课活动,特邀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非遗传承人赵芹老师进行现场教学。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文化交流处)处长刘学琴、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辅仁书院秘书长付晓琳、所分管领导出席活动。漆扇作为我国传承两千余年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天然大

2025-08-28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