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深处的“姑妈法庭”——当法治之花绽放于传统土壤

更新时间:2025-05-21 18:07:00

苗岭深处的贵州雷山县,一场关于法治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

雷山法院永乐人民法庭4名办案干警均为女性,因此被山区群众亲切称为“姑妈法官”,法庭被誉为“姑妈法庭”。

近年来,永乐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当地盛行的“姑妈文化”与现代司法实践巧妙嫁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姑妈和・乐”解纷工作法。这种将苗族传统习俗与现代法治精神深度耦合的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山区家事邻里纠纷化解难题,更重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基因。

公序良俗里的法治密码:让司法裁判有尺度有温度

在雷山苗族盛行的“姑妈文化”中,“姑妈”不仅是亲属称谓,更代表着智慧、公正与调和的象征。“姑妈法庭”的法官们深谙此道,她们用苗语与乡亲们拉家常,在火塘边倾听家长里短,将相应的谚语、典故化作调解的“金钥匙”。

2022年冬的“狗羊大战”,也成为“姑妈和·乐”解纷法的生动注脚。杨某桥的猎犬三次咬死张某银的山羊,当双方争论不断各执一词时,姑妈法官吴文凤运用“姑妈和·乐”解纷法,从“和事佬”队伍中抽调2名“姑妈歌师”围坐火塘,会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调解。采取“五人感化法”,用苗歌唱起“一代寨邻万代亲”的古训。她将《民法典》中“动物饲养人责任”条款转化为“狗咬伤羊,主人赔礼”的通俗道理,又以“银饰要互衬才亮堂,邻里要互让才长远。”劝和。最终,杨某桥当场微信转账2128元,双方握手言和。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吴文凤翻开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00余条苗族谚语与法律条款的对应注解。在处理相邻纠纷时,她们会引用“屋前沟、屋后坎,各守各的边”诠释不动产相邻权;遇到赡养案件,便用“山鹰护雏、乌鸦反哺”阐释亲属义务。将“六步接待法”(笑脸相迎、请坐倒水、仔细倾听、温和引导、耐心解决、出门相送)与苗族“议榔”协商传统结合的调解模式,让司法程序充满人文温度。这种“法理情”三位一体的调解法,让司法裁判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贴合民族情感。2020年以来,永乐法庭办结各类纠纷案件411件,调解率达74.53 %,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化解各类纠纷365件。

村规民约上的治理创新:从“头痛医头”到“系统药方”

走进永乐镇乔洛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被精心装裱在风雨桥显眼处,《家庭放心书》《忠诚保证书》《邻里和睦保证书》成为村子里的“传家宝”。这些充满苗乡特色的制度创新,正是“姑妈法庭”借助当地民俗节日“祭风节”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关键一招。

2023年那场牛棚相争的纠纷,至今仍是村子里人口中的“调解教科书”。张老汉与次子因土地、赡养问题积怨已深,牛棚的归属成为导火索。当法庭联动有关部门会同寨佬走进张家吊脚楼时,首先做的不是翻开卷宗,而是换位思考,用老百姓的话解老百姓的结。在调解中,法官巧妙引用《民法典》赡养条款,结合当地“子若要求顺,必先孝爹娘”的祖训,让法律条文与民族伦理同频共振。最终,父子俩在“祭风节”上共饮和解酒,父子心中的那根刺终于拔了出来,张某主动在《家庭放心书》上按下红手印,承诺每月回家探望父亲。

法庭着重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按照“把脉体检、对症开方、适用调研、优化完善”四个步骤,提供精细实用的指导服务,进一步提升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水平。至今,“姑妈法庭”合计指导帮助永乐镇27个村寨完善村规民约,形成“以司法服务化解纠纷,以建‘规’立‘约’预防矛盾”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文化根系上的法治新苗:“姑妈调解”队伍赋能基层治理

盘子村李某福在庄稼地安的“铁猫夹”,将徐某俊的狗夹住了,徐某俊闻听惨叫前往施救,反被自家狗咬伤。徐某俊要李某福出钱打狂犬疫苗,李某福却说“你狗咬伤你,和我无关系!”法庭邀请派出所、镇村干部和寨佬等共同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李某福赔偿徐某俊疫苗和交通费739元,当场支付。

为破解山区调解资源不足难题,永乐法庭深挖体制外本土特色资源,吸纳30余名“解纷土专家”,着力拓展姑妈歌师唱和谐、姑妈匠人讲诚信、姑妈球员谈规则“三姑调解队伍”,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山区调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当地人说服当事人。同时用好体制内资源,成立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三长”为核心,妇联、民政、联户长、网格员等参与的“3+N”联席会商小组,营造“庭所共建”“法官+综治干部”的纠纷联动处置机制,优势互补,联动联调。辖区内基层治理形式从“法庭主推”到“各方参与”的跨越式转变,以“我管”促“都管”的引领效应进一步显现。

针对山区家事、邻里纠纷特点,永乐法庭构建“前端预防+多元联动”机制。实施“三不到庭全到家”服务,对残疾人、偏远群众等特殊群体实行上门办案,减少群众诉累。推出“姑妈文化”主题品牌,加强“姑妈传法”“姐妹唱法”“歌师讲法”“匠人绣法”“球场说法”,推动辖区“和美家庭”传美德、“和睦邻里”助融洽、“和谐村居”促团结、“和气生财”塑诚信、“和乐共事”同振兴。

从公序良俗的现代转化,到村规民约的迭代升级,再到 “姑妈调解”队伍的创新赋能,“姑妈法庭”的实践证明,当法治扎根传统土壤,当司法充满人文温度,基层治理便能绽放出最动人的花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蓓

通讯员 杨海

编辑 沈玮

二审 龙蓓

三审 黄锐

相关推荐

苗岭深处的“姑妈法庭”——当法治之花绽放于传统土壤

苗岭深处的贵州雷山县,一场关于法治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雷山法院永乐人民法庭4名办案干警均为女性,因此被山区群众亲切称为“姑妈法官”,法庭被誉为“姑妈法庭”。近年来,永乐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当地盛行的“姑妈文化”与现代司法实践巧妙嫁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姑妈和・乐”解纷工作法。这

2025-05-21 18:07:00

金昌这场沉浸式普法课,让学生现场“解锁”自我保护新技能

为进一步增强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学会自我保护,提升防范能力,近日,金昌市公安局金川分局桂林路派出所走进金昌市第一中学,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们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法治教育座谈会。座谈会上,桂林路派出所负责人、市一中法治副校长廖福太紧密结合近年来公安机关办理的

2025-05-12 14:58:00

筑牢廉洁防线 护航公平正义——宁陕法院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4月28日上午,宁陕县人民法院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院党组书记、院长尹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县纪委监委派驻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明霞对做好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全体法官干警参加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和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

2025-04-29 16:15:00

十大关键词看2024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新亮点

2024年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本报告是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通过十大关键词,带大家速览2024年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新亮点。

2025-04-28 09:43:00

守护市民“菜篮子”,崂山区在8家农贸市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近日,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8家农贸市场正式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这一举措旨在将消费纠纷化解端口前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高效地解决消费问题。此次设立的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了崂山区内8家农贸市场,如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绣城农贸市场等。服务站配备了专业的维权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

2025-04-27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