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80万棵树 在荒漠里书写繁茂人生

更新时间:2025-05-04 11:2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1963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漫天黄沙中亲手植下一棵泡桐幼苗,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自此,兰考人民代代接力,让黄河湾荒滩变绿洲。

而从距兰考70多公里外的通许县走出的付志周,用40年光阴在祖国西部边陲续写了同样的传奇——

春日里,原本风沙肆虐的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一道34公里长的绿色屏障,横亘在茫茫沙原上,整齐的白杨“身后”,新栽的辣椒苗已有10厘米高。

“活人不能被沙子欺负”

1965年,正值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潮。时年22岁的付志周怀着一腔热血,和妻子陈爱兰从通许老家来到新疆,在哈尔莫敦村安家落户。

在付志周的认知里,新疆遥远而神秘。但新家的景象,却让他心一凉——白茫茫的戈壁滩上,一棵树也没有;一间房、一口锅、一把坎土曼(新疆各族群众广为使用的一种铁制农具)便是他的全部家当。

付志周支边的沙河子区域位于霍拉山和额尔宾山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之间,从哈尔莫敦镇再往西,绿洲骤然间消失,只剩茫茫的沙漠。而付志周所在的村子,正对着风口,西来的风沙侵蚀着农田和村庄。

“一到春天,大风有七八级,人甚至无法行走,农作物更是看天吃饭。”当地村民回忆。

1983年,包产到户让付志周一家分到了47亩地,位置就在村西边沙漠的边缘。但这里恶劣的种植环境让准备大展拳脚的付志周傻了眼:一场风沙吹过,细心呵护的麦苗全部被埋进了沙包,一年下来几乎颗粒无收。

“沙进人退,地没了,人就得离开这里。过不了多少年,整个村庄都会被沙子吃掉。” 村民的话像重锤敲在付志周心上。

“活人不能被沙子欺负!”看着被风沙吞噬的麦苗,付志周起了一股倔劲儿: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在老家我们最看不得有“白地”,我一定要在哈尔莫敦种上庄稼。

“这辈子要种100万棵树”

要保住土地,付志周想到的办法是栽树。

但在细碎的黄沙上栽树,远比想象中难:黄沙涵水性能很低,几乎不含有机质,要想种树,就得先把沙包推平,再回填上土。

村子边的大沙包一个连着一个,面积大的有150亩,几层楼高,夏天温度超过40℃。没有机械,付志周和妻子就靠着一把坎土曼、一架毛驴车平地、拉沙。有时沙包好不容易推平了一点,大风一刮,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村民们不理解,劝付志周别做无用功:“钱扔到水里还能听个响,扔进沙包里连个响都听不见。”但付志周不以为然。

“父母没有治沙经验,但他们看见兰考治沙成功,就认定在这儿也能成功。” 付志周的二儿子付国喜回忆,“一到大风天,别人家的孩子都往家里跑,我们兄弟姐妹却往沙地里跑,要扶好树苗不被大风刮倒。”

年复一年。付志周家田地边的白杨树活了,庄稼也有了收成。但付志周并不满足于此,他明白,只在自家的田边种树,黄沙最终还是会漫过来,必须让树连成林,织成绿色屏障,才能抵抗黄沙。

于是,一对夫妻,一把坎土曼,成了这片沙漠中的别致一景。“种100万棵树”成了付志周质朴又伟大的梦想。

“栽树的地方距家里有六七里路,爸妈每天早上出门,天黑透了才回来,饿了只能吃馒头就咸菜。”忆起当年,大女儿付喜梅依然历历在目,“大风把父亲的皮肤吹到皴裂,手上的血泡烂了又好,鲜血染红了坎土曼把手。到了夏天,沙漠里气温高达40℃,带的水不够喝,父亲就用啤酒瓶从水渠里灌水,等沙子沉淀后再喝。”

因为长年种树投入,付志周家一直负债,生活过得很苦。2003年,和静县出台了防风治沙优惠政策,付志周却又想贷款买机械种更多树。

一家人最终拗不过付志周,支持他买下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又拉了18公里高压电线,打了7眼机井,修筑了近8公里长的防渗渠。

树越种越多,大风天越来越少,不被理解的付志周一点一点被乡亲们理解。300多户村民主动加入植树抗沙的行列,沙河子区域植被覆盖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70%,一道34公里长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竖立在沙漠上。

“现在风沙小了,每亩辣椒可以收700多公斤,能赚两三千块钱。”4月26日,在哈尔莫敦村宽阔的大条田里,村民允启明说。

过去由于沙尘肆虐、土地贫瘠,当地只能种植玉米和小麦,如今辣椒、甜菜、番茄等经济作物也能有很好的收成。2024年,哈尔莫敦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耕地面积由7000多亩增加到了1.3万亩。

“把父亲栽下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0年6月22日,在沙尘中劳作了一辈子的陈爱兰被尘肺病夺走了生命。

2024年2月初,与风沙抗争了40年、种下80万棵树的付志周积劳成疾,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付国喜接过父亲的坎土曼,也一并接过了父亲要种100万棵树的梦想。

今年春天,他带领村民种下1.5万株青杨。有推土机平整土地、喷灌系统浇水,新树苗的成活率能达到95%。

一棵棵树扎进荒漠,而关于这片土地的想象,付志周的后代们也有了新的实践。

“父亲实现了把沙漠荒滩变成绿水青山,我们要更进一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付志周的六个子女的梦想。

在白杨树下套种中药材,是付志周的孩子们的第一个想法。目前已经联合上药集团等企业进行种植前充分论证,“我们计划明年春天试点,后年规模化种植,这样就能以地养林,提高乡亲们的收入。”付志周的长子付新喜说。

用白杨的树枝和树材粉碎制成环保花盆,是大家的第二个想法。目前已经与浙江客商达成合作,计划明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第三个想法,是把白杨做成古筝。”付新喜曾在兰考县工作,在那里,40万亩泡桐林催生了年产值30亿元的民族乐器产业,付新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和静的白杨也能奏出美妙的乐声。

如今,在哈尔莫敦村,付志周曾居住的房屋已被改造成“付志周道德模范馆”。

馆内除了当年与付志周一起并肩作战的治沙老物件,还有几架崭新的古筝——它们由兰考泡桐木做音板、和静白杨木做骨架。在相隔3200多公里的两个战胜风沙的绿洲上空,琴声悠扬。

相关推荐

40年80万棵树 在荒漠里书写繁茂人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1963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漫天黄沙中亲手植下一棵泡桐幼苗,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自此,兰考人民代代接力,让黄河湾荒滩变绿洲。而从距兰考70多公里外的通许县走出的付志周,用40年光阴在祖国西部边陲续写了同样的传奇——春日里,原本风沙肆虐的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一道

2025-05-04 11:23:00

假期出行注意 未来三天南方或有大暴雨 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五一”假期后三天(5月3日至5日),南方降雨将再度发展增多,江南、华南等地局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公众请合理安排假期返程行程,出行留意交通安全。同时,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多地降温明显,并有大风和沙尘天气,需注意防范。南方降雨发展 江南华南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昨天,南方大部降水较

2025-05-03 17:17:00

每日甘肃︱预计24小时内,甘肃这些路段有大风沙尘

5月2日,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联合发布《甘肃省公路大风沙尘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提示:预计24小时内,S63柳敦、G3011柳格、G7京新、G30连霍高速(嘉峪关至瓜州段、柳园至星星峡段)有5级左右偏东风,其中酒泉市西部阵风可达8级以上,伴有扬沙或浮尘;G3017金武

2025-05-02 17:50:00

别被吹跑了!大风蓝色预警!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2025年4月26日9时2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阿拉善盟东部、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西部和北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西部和北部、兴安盟西部、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将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请有关单位和

2025-04-26 11:41:00

摔倒再爬起! 亦庄马拉松赛场机器人热血拉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白杨 北京报道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同场竞技,科幻场景照进现实。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025-04-19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