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纵横 |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钟茂初:全方位提振消费 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更新时间:2025-03-31 13:36:00

●“提振消费”的根本路径,是要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对于经济景气的预期并提振其向好的信心,使所有就业者、消费者对于经济向好有切实的“获得感”,进而转化为切实的消费行动。

●可通过稳定资本市场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的多元化,增强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信心,以期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释放,破解“无钱可花”的忧虑;通过降低教育、育儿等刚性支出压力,释放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强对未来消费能力的乐观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首,提出“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的具体举措。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作为其关键环节,针对的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这一核心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2024年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多方面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特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5%,表明新兴领域的消费需求虽较快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商品消费需求不振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均下降2.2%,表明传统制造业“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特征,影响相关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动力;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实际增长4.4%),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存在难度;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就业情况反映了经济景气状况,也反映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难点。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今年以来,市场消费已明显回暖。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各方面指标都显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提振消费的必要性。
“提振消费”并非简单的政策刺激消费,可以从“改善景气预期”“结构性适配”“消除制约因素”等不同方面探寻其可行的政策路径。
》》》恢复消费者对于经济景气的“信心”并形成“良好预期”
全社会的消费者群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信心”,对于提振消费,进而对于宏微观经济运行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消费群体对经济景气状况普遍缺乏信心、缺乏良好预期,必然形成“不敢花、不能花、不愿消费”的社会氛围。这一社会氛围下展现出来的消费状态,反过来又会直接影响到就业与收入增长,转而进一步强化“消费收缩—就业承压—收入受限”的社会心理,形成负向循环。只有通过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的“信心”并改善其“预期”,其中既包括对宏观经济和所在区域经济的“信心”,也包括对所在行业、所属群体的“信心”,才能形成“敢花、能花、愿消费”的有利于提振消费的氛围。所以,“提振消费”的根本路径,是要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对于经济景气的预期并提振其向好的信心,使所有就业者、消费者对于经济向好有切实的“获得感”,进而转化为切实的消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以期成为提升信心、改善预期的传导机制,可望将政策效果转化为消费者的“获得感”。
》》》通过“适配”供给 全面释放结构性消费潜力
“内需不足”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成因和表现。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而言,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以及社会保障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对于中高收入群体而言,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适合这一群体的消费供给不足、相应的基础设施不足。《方案》提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对于释放不同层级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具有针对性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举措,以期增强居民对收入增长的确定性预期、降低储蓄倾向、提升消费意愿。未来,可通过稳定资本市场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的多元化,增强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信心,以期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释放,破解“无钱可花”的忧虑;通过降低教育、育儿等刚性支出压力,释放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强对未来消费能力的乐观预期。此次《方案》中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等举措,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支出的不确定性担忧,以期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缓解“有钱不敢花”焦虑。《方案》针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制约问题,从供给侧提质(如高端产品、服务进口)、场景升级(如智慧商圈、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旨在通过结构性优化提升消费供给的适配性,激发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通过“品质化、国际化、科技化”的供给创新,匹配该群体对差异化、体验式消费的需求,以基础设施的完善释放消费潜力,力图形成“供给升级—需求释放—市场扩容”的良性循环,破解“有钱无处花”的困境。
》》》有效治理“内卷式竞争”是全方位提振消费的必然要求
除了收入这一影响全社会居民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多数类型的消费,不仅受消费者收入预算的约束,同时更是受消费者“闲暇时间”的刚性约束。在经济景气状态不明朗、就业承压大的形势下,社会情绪传递到企业、递延至职场,很容易形成职场上的“内卷式竞争”。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没有有效提升企业效益,还大量占用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闲暇时间”,直接影响了消费需求释放。所以,有效治理各层面、各种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全方位提振消费的必然要求。《方案》中提出“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等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措施,以期化解制约消费能力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案》关于消费场景适配(如夜间经济、智慧商圈)、基础设施完善(可降低消费的时间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新业态创新等举措,也会缓解消费者因“闲暇时间”不足导致的消费抑制。
综合而言,“改善景气预期”“结构性适配”“消除制约因素”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交互影响的关系。《方案》及相关政策举措的落实,就是要通过有效政策的引导,使国内需求与各地经济景气之间转向良性循环,使各类消费需求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之间转向良性循环,使产业企业市场需求由破解“内卷性竞争”转向良性循环。总之,全方位“提振消费”应超越短期刺激思维,应着力形成“敢消费”(预期改善、社会保障稳固)—“能消费”(就业稳定、收入增长、内卷消退)—“愿消费”(供给适配、持续升级)的良性态势,努力形成需求侧供给侧良性互动的消费新格局。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作者:钟茂初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相关推荐

视频丨美国财长:关税冲击?都是谣言!

当地时间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专访时,两度被问及美国当前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冲击和影响。他否认美国商界和经济研究机构提出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正在支付美国关税”的观点,坚称“外国企业正在支付美国加征的关税”。编辑:陈濛签审:邹浩宇监制:关娟娟

2025-09-08 17:44:00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跨越山海,共赴“数字之约”。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年度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数博会共有1.6万余名海内外嘉宾参会、375家中外企业参展,大家交流碰撞、各显风采,展现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汇聚和开发利用,为加快数字经济

2025-08-31 19:49:00

龙湖半年交付近4万套房源,好房子获市场认可

2025年8月29日,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号:0960.HK)公布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半年业绩。2025年以来,在多轮政策协同发力下,宏观经济正释放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地产行业也在深度调整中加速重构。面对周期考验,龙湖始终坚守交付与兑付的底线,坚定调整债务结构、优化资产组合,稳步

2025-08-29 18:55:00

权威发布丨济宁数字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

18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推动数字强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李家亮济宁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艳震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段英杰济宁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慧敏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产业科科长李

2025-08-29 16:35:00

8月30日起公交109线增设站点 渝高中学学生出行更便捷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艳)今(28)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公交西部分公司杨家坪分部发布消息,为响应乘客多元化出行需求,保障开学季学生便捷通勤,公交109线(大坪明心口腔往山海路东段方向)将于8月30日起新增火炬大道中段站点。公交109线将增设站点。受访者供图此次站点增设源于公交部门前期开展的社

2025-08-28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