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林业站:三代人雕琢年轮与星空

更新时间:2025-03-20 23:04:00

在湘南山间林海,2.24万平方千米的潇湘大地,活跃着一支跨越75年时光的“绿色方阵”——基层林业站。从1960年到2025年,永州147个基层林业站、536名职工组成的队伍中,有坚守山林39年的“老把式”,也有刚入职的“00后”新兵,在传承与创新中演绎着新时代林业人的使命担当,用青春接力守护绿水青山,绘就出生态文明新画卷。

薪火相传:三代人接力守护绿水青山

大锡镇林业站,位于湘桂交界、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全站职工平均工龄28年,最长者唐续元现已59岁,自1983年至今仍坚守在林业工作一线。58岁的彭务星(1987年参加工作),与90后技术员赵丁洋(2010年入职)组成“黄金搭档”。这位有着38年丰富基层驻站经验的高级技师,手把手教新人使用红外监测设备,将“看树先看根,防火先查人”的口诀融入智慧林业系统。

彭务星和赵丁洋搭档开展野外作业。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江华瑶族自治县实施“银龄人才计划”,定向返聘退休专家46人次组建“银发智库”团队,通过“田间课堂+远程指导”模式,聚焦森林培育、林下经济等领域,累计开展油茶低改、珍贵树种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培训32场次,帮助林农解决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等难题58个。其中,研发的“油茶套种黄精”立体种植模式,在大锡镇推广应用后,每亩林地综合收益提升3000元。

据统计,全市基层林业站中45岁以上职工占比61%,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17%,这种“老中青”三代同林的结构,不仅传承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也为林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老一辈林业人,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尖子岭瞭望台坚守了41年的余锦柱,他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这片林海,以瞭望台为家,以松涛为伴,用望远镜和电台构建起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而年轻一代林业人则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让“防火瞭望塔+无人机巡航”的立体防控模式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

2024年,通过这种先进的防控模式,森林火情的发现时间相较于十年前大幅缩短了60%,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安全性,为永州的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林业站。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多元共融:独特的生态智慧

永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瑶族分布较多。将传统的民族特色、生活习惯,融入到日常森林资源管护巡护中去,将传统智慧转化新质生产力,生态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瑶族职工盘登军结合瑶族“刀耕火种”经验,创新设计穿山甲栖息地监测网格,成功建立2处核心保护区,使区域内穿山甲种群数量3年增长40%;瑶族职工施元武利用瑶族“依林而居”丰富的瑶药经验,推广“林-药-菌”循环模式,带动周边12个村寨发展林下经济,户均增收2.1万元。

林业站人员指导培育的林芝。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据统计,全市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2%,其中副高职称占比18%,在林业生态修复、项目规划、技术推广应用等领域,女性职工因细致、耐心等独特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涔天河站朱红梅完成了森林病虫害测报系统的升级工作。她研发的“病虫害图谱库”,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分析,覆盖了127种林区常见病害,识别准确率高达98%,为森林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白芒营站曾小艳则利用女性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她将吴茱萸与杉木套种,不仅优化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使林农年均增收8000元,有效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林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智绘林海:科技重塑生态治理图景

永州拥有2000余万亩森林资源,传统“人巡+手记”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智慧林业为森林保护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应用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永州林业人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精确监测与管理。

东安县大庙口林业站整合587个监测点位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使森林资源巡查效率提升400%。该系统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可精准识别病虫害区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为科学育林提供数据支撑;道县洪塘营乡林业站投入40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建成覆盖全乡19万亩公益林的数字化管护平台。20余台新型灭火装备与智能终端联动,应急响应时间缩短60%;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林业站干部职工用3年时间建成5万亩生态防护林,在湘桂边界,首创的“省际联防联控”机制被纳入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

从“铁脚板”丈量林海到“智慧眼”守护青山,三代永州林业人以智慧林业为引领,以民族智慧和女性力量为支撑,用75年光阴铸起生态长城,让绿色梦想照进现实。(郭香玉 吕祎馨 郑卫民)

相关推荐

华强科创广场获首批福田区机器人生态孵化楼宇授牌

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蒋蒙4月25日,作为2025“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的重要配套活动,“机器人·未来已来——福田产业对接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旨在汇聚产业资源,探索机器人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助推福田区机器人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梅林街道华强科创广场获首批“福田区机

2025-04-28 10:19:00

大模型下半场,百度再次发起进攻

澎湃新闻记者 宋一聪2025年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举办。当李彦宏宣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发布后,随即跟上的一系列AI新应用和新服务,证明了如今的百度,在AI领域已经是模型和应用双向出击,其所图并不仅仅是算法或大模型本身,更是在“

2025-04-26 00:04:00

孙晓曦:加快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孙晓曦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河南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和实践体系。为进一步巩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探索和实践,推

2025-04-25 09:13:00

道县:“摄影+”激发古村活力(组图)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蒋克青 于霞)2025年4月20日,在道县梅花镇修义村,摄影师们在进行采风创作。当日,永州市百名摄影师走进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梅花镇修义村,聚焦农业新景、古民居与文旅地标,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以光影艺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4-22 16:14:00

全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4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市委书记苏永忠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出席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4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视频会议。苏永忠在批示中指出,近年来,全市

2025-04-20 0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