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丨杰弗里·萨克斯:“美国遏制中国的企图不可能成功”

更新时间:2025-03-20 22:44:00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高端访谈|杰弗里·萨克斯:“美国遏制中国的企图不可能成功”

新华社记者韩冰 缪晓娟 王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20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遏制中国的企图是不可能成功的。

“遏制中国根本行不通”

20日当天,萨克斯在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澄海全球对话”活动。

他在对话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美国企图通过加征关税、投资及技术出口管制来打压中国,但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根本行不通,也阻止不了中国的发展。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的出现就让人大开眼界。“中国的持续发展,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他说,一些美国政界人士总希望美国是世界第一,我们不需要这种想法,需要的是合作共赢,需要的是双赢共赢。一些美国政客害怕中国超越美国,威胁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这样的心态是错误和危险的。

萨克斯认为,国际局势正在以“极不寻常”和“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演进,在这一背景下,金砖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为世界迈向多极化提供了一定基础,又契合构建更稳定、更和平的国际秩序的需要。

“美国一些外交做法极其荒谬”

萨克斯说,如今的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到了非常荒谬的程度。比如,巴林政府日前提议设立“和平共处国际日”,这样一个顺应国际社会呼声的提议居然受到美国代表反对。美方反对的理由是,这一提议有可能违背美国利益优先的原则。美方还声称,提议用的“和平共处”这一表述,会让人认为是联合国在认可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保护主义挽救不了美国

萨克斯强调,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违背经济规律,对美国自身和世界都是没有益处的,但遗憾的是,美国政府的这种保护主义倾向未来几年可能很难扭转。

他说,特朗普政府正在或即将施行的意在减少赤字的财政政策注定难以成功。特朗普政府作为最富有的美国阶层的利益代表,企图减少富人缴税,同时削减穷人社会福利,这样只会让美国财政状况变得更糟,并加剧美国社会贫富分化。

萨克斯说,特朗普政府对外加征关税解决不了财政危机。美国的进口规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左右,即使大量加征关税,美国政府因此获得的财政收入,也很难达到GDP的2%。而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占GDP的7%左右。因此,加征关税难以弥补美国的财政赤字,只会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相关推荐

“武鸣沃柑”专列再度启程!趁着假期快来与“沃”相遇

4月25日,G2344/2431次“武鸣沃柑”主题列车从南宁东站鸣笛启航,满载着被誉为“黄金果”的武鸣沃柑,开启了一场跨省品牌之旅。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23年8月贵南高铁开通后,武鸣区再次以高铁为媒,在“五一”小长假到来之际,向全国各地递出了一张崭新的乡村振兴金名片。据悉,本次专列特别策划了一辆品

2025-05-02 10:13:00

走进工运旧址 触摸百年脉搏(文化中国行)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运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走进红色工运纪念场馆,重温峥嵘岁月,倾听历史回响。中华全国总工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本报记者 易舒冉4月22日,中华全

2025-05-02 08:34:00

美国“对等关税”?单边霸凌损人害己

美国滥施关税,大搞单边霸凌。 卢重光绘美国政府日前悍然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不仅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还针对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国家实施“对等”的高额关税,声称要解决贸易逆差和刺激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讹诈打压之实的单边主义新工具,妄图通过极

2025-05-02 04:00:00

百团千企 商城出海丨跨越山海,共谱双向奔赴新篇章——2025马来西亚中国临沂商品展览会侧记

在临沂客户端讯四月的马来西亚吉隆坡,骄阳如炬,却丝毫未能减退临商人出海参展的热情,也未能阻挡马方客商纷至沓来的脚步。4月25日至27日,2025马来西亚中国临沂商品展览会与经贸洽谈会在吉隆坡与雪兰莪州相继成功举办。这场跨越山海的合作之旅,奏响了“百团千企 商城出海”新乐章。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心脏地

2025-05-01 17:59:00

ALB一季度净销售11亿美元

每经AI快讯,美国雅宝(ALB)一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0.18美元,分析师预期亏损0.57美元;一季度净销售1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1.7亿美元;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67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04亿美元;维持全年净销售预期在49亿-52亿美元不变,分析师预期49.8亿美元。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1 0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