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网络“开盒挂人”,“守门人”应有责任担当

更新时间:2025-03-20 15:43:00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如何遏制“开盒”行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采访了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网络“开盒”后果严重

可能触犯多项罪名

所谓的“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被“开盒”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到骚扰。中国互联网电子数据研究院电子数据法律与政策专家组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分析:

网络“开盒”是典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的话构成了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同时这又是典型的网络暴力的表现。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而“开盒挂人”行为,可能不仅仅触犯这一个罪名。

朱巍:除了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之外,他把当事人“挂”在互联网上,号召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口诛笔伐,去做拉踩引战的对象,这个就还可能构成诽谤罪、侮辱罪、寻衅滋事罪。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构成其他犯罪或多个罪名的,选择比较重的一个罪名去定罪量刑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别人被“开盒”,为了蹭所谓的“热点”去恶意营销炒作、推广引流,这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一个范畴。

法定网络平台肩负监管义务

毋庸置疑,面对网络“开盒”现象,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均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信息合法性的监管义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分析:

吴沈括:对于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包括违法信息的传播,应当采取包括屏蔽、删除、阻断等在内的各类举措,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台可以采取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在内的各类方式,加强对于网络信息内容,特别是涉及个人信息的传播,及时地发现可能的违法违规现象,并且作出有效的处置。此外,应当对于用户所提出的举报投诉作出快速的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乃至消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一步滋生和蔓延。

朱巍则指出,在“开盒”事件中,权利人往往是后知后觉的,互联网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把所有问题都交给权利人自己去发现、通知删除和举报,要利用算法、数据筛查等技术,在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开盒”,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朱巍:“知道”或“应当知道”有人已经把违法信息放到互联网上,而拒不履行安全义务,或者在有关部门已经告诉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权利人已经发出通知了,平台仍然不作为的,刑法上也有一个特别的罪名,叫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权利人可以采用包括民事维权措施,也可以到公安机关去报案。

参与“开盒挂人”

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

对于部分未成年人参与“开盒挂人”事件,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虞浔分析:

虞浔:对于参与“开盒事件”的未成年人而言,基于发泄情绪、寻求错误的价值认同和满足非理性的心态,通常不辨是非、真假与对错,占据虚假的道德制高点,对“被开盒者”肆意进行恶意评价或攻击,寻求在情绪宣泄和恶意攻击中获得欢愉和满足,滋生和助长了网络阴暗心理,徘徊于违法犯罪的边缘,不利于未成年人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遏制“开盒”要查根源

​​​提高违法成本

如何遏制“开盒挂人”行为?朱巍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揪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到底是哪个环节。

朱巍:有一些源头,比如说出现一个事件,当事人自己去自曝的,或者他身边的人在互联网上去发布的,这些人是典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买卖的方式,通过一些黑色产业链去得到的,这些产业链存在到今天为止已经很多年了,是不是应该集中、线上线下联动地把它们打掉?

吴沈括则强调,要提高不法主体的违法成本。

吴沈括:特别是对于组织化、牟利性的“开盒”团伙,要从严处罚,提高其法律责任,同时也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此类现象的治理。比如说利用技术实现有效的内容监测,包括及时删除违规内容。此外,还需要提升民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水平和能力建设。

虞浔强调,将纸面上的法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法,需要平台、学校和家庭共同协力。

虞浔:平台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参与主体,享有管理权和惩戒权,要发挥平台作为“守门人”的作用,明晰平台的内容审核、过滤和删除义务,防止用户传播虚假、违法、有害、侵权信息,将“开盒挂人”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虞浔还强调,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宣传,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素养、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和公德意识。

虞浔:对于组织或参与“开盒挂人”行为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学校要及时进行劝导和告诫,让其明晰行为边界和违法犯罪的后果,并关注其心理健康,消解网络戾气。

朱巍建议,一旦遭遇网络暴力,可以拨打12377。

朱巍:12377,它既是一个电话,同时也是一个举报网站,是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一个受理机构。如果非常严重,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认为可能构成刑事案件或者是行政案件的话,可以到公安机关去报案。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相关推荐

哈啰“五一”福利 携手奈雪的茶推“万杯奶茶免费领”活动

“五一”假期临近,广大网友都已经规划了出行计划,据悉,不少用户会利用“请4休11”的策略休一次长假,为满足用户不同出行需求,哈啰推出“五一出门就用哈啰APP”主题活动。5月1日至19日,国内领先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哈啰联合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旗下江浙沪400多家门店开展跨界营销活动。5月1至

2025-04-30 17:41:00

微信下场做抽奖,腾讯挖起自己的流量

文 | 电商在线刚在春节用蓝包完成一场电商奇袭的腾讯,又搞起大动作。自2024年12月灰度测试以来,微信蓝包凭借其“社交送礼”的便捷性迅速崛起。先是靠着送礼物这个独特功能抢夺互联网的流量与关注,随后快速进入用户的聊天页面,成为和红包一样占据C位的聊天框角色。2月5日,微信派发布数据显示多个书籍品类送

2025-04-29 17:46:00

十大关键词看2024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新亮点

2024年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本报告是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通过十大关键词,带大家速览2024年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新亮点。

2025-04-28 09:43:00

人均500元的连锁日料店,被曝回收客人食材!广州涉事门店回应!天河市监已介入

4月25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内部员工爆料,连锁高端日料品牌“水濑放题”广州一门店存在回收顾客食材重新使用的情况。4月26日,该网友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已向12315平台提交举报材料;涉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上述传言不实,为离职员工的恶搞行为;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管局回应称,该局已关注此

2025-04-27 11:18:00

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暨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活动举行

大皖新闻讯4月25日,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暨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活动在南京市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弄潮·数媒融合创未来”。图片来自活动主办方当天,2025年江苏“双重”项目集中发布,2025“中国向上·高手在民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网络主题

2025-04-26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