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走红热卖,却暴跌至9.9元!网友:不敢相信......

更新时间:2025-03-19 08:22:00

一颗椰子要十几块钱

大约三颗椰子才凑一升水

但市面上一堆9.9元一升装椰子水

到底是纯天然?

还是科技与狠活?


涨价的椰子
降价的椰子水


2020年,一瓶330ml的进口椰子水售价14元,堪比“饮料界的爱马仕”。如今,1升装的椰子水直接杀入“9.9元”赛道,价格低于一些碳酸饮料。在一些电商平台上,1升装进口椰子水价格甚至已经被压到了7.5元。

图片


椰子水价格下调,然而椰子在不断涨价。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者能喝到的新鲜椰青大多来自泰国和海南。海南本地产品供给量有限,不足以辐射全国市场。在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需要依靠东南亚国家进口椰青。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在2024年前7个月,中国从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椰子,约占中国总体市场份额的96.51%。


但这两年,受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影响,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产区的椰子价格上涨。2024年,泰国遭遇高温天气,椰子减产导致新鲜椰青价格上升,终端零售价从9.9元涨价至16.9元。而标注为产自泰国的椰子水却并未随之涨价。


据悉,根据大小不同,一颗新鲜椰青大约能开出220ml-360ml椰子水,平均为300ml。换言之,要制作成1L的椰子水,大约需要三颗椰青。


100%椰子水
成分有争议


椰青和椰子水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让消费者迷惑,号称配料表干净的100%椰子水,到底是不是椰子里开出来的原汁?


图片


最近,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购买的号称配料表干净的100%椰子水,喝出了一股“糖精味”“玉米须味”,也有消费者在购买了多品牌椰子水后,对口感和保质期表示怀疑,猜测低价椰子水是“科技与狠活”。


图片

椰子水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4%,此外还包括天然糖分(如果糖、葡萄糖)、电解质(如钾、钠、镁)以及少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消费者质疑的“糖精味”在配料表里不做显示,是因为难以鉴别添加物和椰子水本身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椰子水中本身就含有天然糖,加入一定的果糖调味,不仅难以品尝出来,甚至难以检测。


“玉米须味”则是主要是因为常温椰子水采用的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高温可能导致椰子水中原本含有的还原糖与含硫氨基酸硫发生反应,产生类似“玉米须”的气味。但这种味道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通常来说,消费者无法鉴别椰子水成分,注册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说,“可以看看营养成分表,注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只要不过高,影响也不会太大。”


目前椰子水并无独立的国家标准,这也是相关产品配料表存在争议、椰子水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部分果汁产品执行GB/T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作为参考标准,但该标准主要针对果汁类产品,指标对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糖度等理化指标有明确要求,对椰子水的理化指标(如钾、钠含量)和加工工艺的适用性有限。


100%椰子水
几乎是所有品牌的宣传口号


广东一家椰子水生产商告诉记者,椰青口感偏甜,进口价格在2万—2.5万元/吨。而很多老椰多用于深加工,但因市场扩容,很多老椰也被厂家用来生产椰子水。“一个原料是四五千(一吨),一个原料是两万多(一吨),最终的产品价格当然不一样。”


也正因为此,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加工方式为:以老椰为主,降低生产成本;添加少许椰青勾调,保证口感的稳定性。


一位深耕椰子水多年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很多椰子水品牌原料都会同时使用椰青和老椰,有时还会混合不同产地的原料。目的之一是为了有更好更一致的口感。


不过,这些并不会体现在诸多椰子水品牌的配料表里,“100%椰子水”几乎成为所有品牌的最为基础的宣传口号。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椰子水包装上写着“100%椰子水”,并不是意指原料,而是其产品名称。大家要擦亮眼睛!


椰子水还能喝吗?


央视新闻的“央视主播说三农”栏目对此做出报道,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探寻解决之道,让椰子水市场走上正轨。

图片


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能只盯着价格战,虽然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但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为代价。

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快推动椰子水独立国家标准的制定,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配料要求、检测方法,禁止“100%”误导性命名,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更要加大对市场的抽检频次和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消费辨别能力,选择从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另外,海南省是我国椰子的主产地,椰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9%,从种植端发力扩大海南椰子产能,逐步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健康食品的本质在于品质优先而非9.9元的“廉价神话”,从原料到工艺,从营养到监管,每个环节的坚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价值,而非陷入“科技与狠活”的恶性循环。

图片

来源丨央视财经、界面新闻、农视网、中国经营报

编辑丨夏鸿


相关推荐

【央媒看青海】爱鸟周丨䴓、鸲、鹬……青海的这些“精灵”,你见过几种?

4月27日,青海省第44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启动。本届“爱鸟周”宣传主题为“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鸟类及栖息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野生鸟类交易乱象,推动公众参与鸟类保护行动。近年来,青海省统筹推进各县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逐步摸

2025-04-29 17:32:00

五一假期江北国际机场口岸预计通关近4万人 热门地:新马泰

五一假期临近,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假期跨境出行旅客数量将稳步上升。4月29日,重庆边检总站发布消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预计出入境人员近4万人次,内地居民主要前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地区。受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政策和重庆特色旅游文化的叠加吸引,外籍人员来渝开启China T

2025-04-29 12:46:00

守护市民“菜篮子”,崂山区在8家农贸市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近日,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8家农贸市场正式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这一举措旨在将消费纠纷化解端口前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高效地解决消费问题。此次设立的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了崂山区内8家农贸市场,如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绣城农贸市场等。服务站配备了专业的维权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

2025-04-27 19:48:00

“五一”酒店“坐地起价”,别让游客寒了心

□黄庆菊 (云南财经大学)“五一”假期将至,本是大家满心欢喜准备出游放松的时候,可酒店“坐地起价”的乱象却给不少人添了堵。网友小丁提前两个月预订的酒店,临近假期被告知无法入住,重新预订的价格竟是原价的四倍,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着实让人无奈又气愤。(4月26日 《消费日报》)出门旅游,酒店是重要的一环

2025-04-27 19:40:00

“00后”起名“朱雀玄武敕令”,还想改名“周天紫微大帝”?

近日,一位真实姓名为“朱雀玄武敕令”的小伙引发网友热议。朱雀玄武敕令的身份证。图/受访者提供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名为“朱雀玄武敕令”,因该名易引发误解且拗口,申请随母姓更名为“周天紫微大帝”,同时公布了身份证及姓名变更申请书。通过湖南省重名查询系统检索发现湖南省内确有一人登记姓名为“朱雀玄武敕令”改名

2025-04-26 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