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合同诈骗

更新时间:2025-01-10 15:15:23

合同诈骗是指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犯罪行为。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通过编造不存在的项目、夸大自身实力或财务状况等手段,误导对方签订合同。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在签订合同时已资不抵债或毫无履行能力,但通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骗取财物后逃匿:

在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携款物逃匿。

使用虚假文件或证件:

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其他欺诈手段:

通过设定陷阱、虚假承诺等手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

合同诈骗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旦被认定,诈骗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有期徒刑、罚金等。

预防合同诈骗的建议

仔细核实合同签订方的身份和资质,包括查看公司章程、纳税申报、实地考察等。

明确合同中的资金支付、货物交付时间、地点和方式,确保留有银行痕迹。

不轻信低价诱惑,避免因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持警惕,及时跟进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合同诈骗的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预付消费“维权大礼包”5月1日起生效!哪些钱能退?| 小莹说事儿

预付消费“维权大礼包”5月1日起生效!哪些钱能退?上个月,最高人民法院为保障预付式消费制定并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5月1日起,预付式消费新规正式实施,简直是给爱办卡、爱囤优惠的女生们送上一份“维权大礼包”!消费痛点,这次被精准打击!

2025-04-23 21:17:00

沉浸式展览:观展还是观景

【艺点】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梅 于园媛 许馨仪在如今的艺术展览中,沉浸式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现象。这种虚拟与现实交汇互动的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可以快速“出圈”。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过度关注技术的奇幻场景而忽视作品本体的表达,会削弱观众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和思考。“沉浸式展览”的展

2025-04-20 04:47:00

直播挖玉石?卖减肥果冻?十大直播电商乱象案例发布

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其中对涉及直播电商领域虚假宣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假充真等十大案例作出通报。以下为典型案例:吃果冻就可以瘦20斤?商家购买虚假评论被罚经查,北京萱妍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事人)在某直播平台上,通过其运

2025-04-18 17:13:00

针对恶意虚假摆拍等4类短视频营销乱象 网信办出手整治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突出问题,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

2025-04-15 10:05:00

四川宜宾“驾校教练车开上树”视频为“摆拍” 相关部门已约谈驾校|​云辟谣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近日,一段驾校教练车“上树”的视频被发布至网络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该视频显示,事发地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宋家坝工业集中区,一辆白色教练车挂在一棵高大的树上,距离地面三四米,部分树枝被压断,周围有许多围观者,树旁则疑似驾校训练场。在网络上,许多人对该教练车“上树”的说法展开讨论,有

2025-04-13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