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法有哪些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13 05:37:59

消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导致少数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采取欺诈、不平等交易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

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缺乏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对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不加辨别或辨别能力较弱,有时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不知向谁投诉,不知如何投诉。

部分消费者证据保护意识薄弱,举证能力较差。

部门联动和协调配合不够好

相关职能部门在消费者维权和市场监管工作中整体联动和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完全形成工作合力。

少数消委会理事单位履职未完全到位,由于管理体制、职责分工不同等原因,造成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认识不够完全统一,工作不够完全协调,有时存在相互推诿、相互脱节的问题。

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某些领域、某些行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商场、酒店、宾馆的“霸王条款”,名人效应、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通信行业垃圾短信和窃取话费问题,出租车行业宰客、甩客、拒载等问题。

消费者概念不明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但其定义较为模糊,没有明确什么才是该法所保护的“消费者”,导致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实际法律实践中对“生活需要”、“消费者”等概念进行不同界定。

举证责任规定不合理

消费者权益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一般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模式,但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者地位,承担商品检测鉴定的费用往往超过纠纷商品本身的价值,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消费者权益范围过窄

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规定了九项权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出现,这些权利已不足以保护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者的隐私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不足

该条款只适用于受到经营者欺诈的消费者,且主观构成要件和赔偿数额标准过于单一,不能给消费者以充分的慰抚和补偿,也不能给经营者以足够的威慑和惩戒。

举证责任和费用问题

目前《消法》中对于发生消费纠纷时的举证责任没有做专门的规定,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商品检测鉴定费用高昂、单方送检难以获得经营者认可等问题。

综上所述,消费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修订与完善法律予以解决,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中石化襄阳石油分公司举办“5·20”世界计量日活动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潘磊 、张晶晶)在第26个世界计量日来临之际,中石化襄阳石油分公司于5月19日在银溪加能站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集体宣誓、计量科普、设备检定等环节,向顾客介绍油品计量知识,20名加能站站长代表与10余名消费者共同参与沉浸式体验。“我宣誓,自觉遵守计量法律法规,主动接受

2025-05-20 12:25:00

最新公告:全面下架!消费者可获补偿!

据财经网,来伊份5月12日早间公告,公司关注到公司蜜枣粽产品的相关舆情,管理层第一时间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同时,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公司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2025-05-12 20:27:00

来伊份蜜枣棕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回应:已下架,并与当事人和市监部门取得联系

红星资本局5月12日消息,针对蜜枣粽吃出异物引发的舆情,今日早间,来伊份(603777.SH)回应称,已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公布。同时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12日上午,红星资本局致电来

2025-05-12 15:58:00

唯品会“618年中特卖节”于5月12日开启抢先购

特卖电商唯品会近日宣布,其“618年中特卖节”将于5月12日晚8点开启抢先购,并于5月16日晚8点正式开售。唯品会相关负责人介绍,“618年中特卖节”是唯品会最重要、力度最大的促销活动。5月12日当晚,唯品会率先推出“6·18”抢先购,现货开抢,大促价格可提前享受。并在5月16日晚8点、5月31日晚

2025-05-12 13:43:00

日本米价连创新高 大米成为母亲节“好礼”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日本媒体10日报道,在米价连创新高背景下,大米意外成为日本母亲节热门礼物。不少消费者表示,与常见的鲜花和蛋糕相比,大米实用性强,是送给母亲的好选择。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33日元(约合211元人民币),连续17周创新高。这一

2025-05-11 1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