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公开事项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1-13 01:38:57

不宜公开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类:

个人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诈骗或财务损失,且可能引起他人的嫉妒或不必要的比较。

个人健康信息:

公开健康信息可能引起他人的同情或歧视,影响个人的社交生活和职业机会。

家庭私事:

家庭问题通常是私密的,公开讨论可能加剧家庭矛盾或被他人误解和利用。

个人信仰和政治观点:

信仰和政治观点可能引起争议,特别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公开这些观点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分裂。

他人的隐私:

泄露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可能损害人际关系,甚至触犯法律。

商业机密:

商业机密的泄露可能给公司带来竞争劣势,甚至导致法律责任。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的公开可能影响个人的名誉和未来的教育及就业机会。

感情生活:

感情是两个人的私事,不必成为外人眼中的“戏码”。

敏感性的信息:

例如工作单位的内部资料、他人的隐私信息,切勿随意泄露。

职场动向:

如工作计划、跳槽打算等,不宜轻易透露。

不当的言论:

社交平台上的过激言论可能被人截图留存,导致不良后果。

背后议论他人缺点:

批评他人可能会在无形中损害自己的人品。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商业秘密:

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

个人隐私:

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

行政执法相关敏感信息:

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信息。

内部事务信息:

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过程性信息:

如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信息。

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

公开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第三方合法权益可能受损的信息:

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

相关推荐

最高检: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显示,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加强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据统计,2024年,全国检察

2025-05-04 15:43:00

专家:美攻击中国密码产品会危害国家网络安全

环球时报 28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现并处置一起美情报机构对中国大型商用密码产品提供商进行网络攻击的事件。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普通人日常使用的金融交易等场景都依赖商用密码的保护,美对我密码产品实施攻击会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报告显示,

2025-04-29 08:54:00

密封的试卷箱,竟被从这里秘密“拿走”?10人团伙被判刑

针对国家考试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上已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域外机构组织的考试试题,如雅思考试、托福考试等,相关法律适用尚不明确。对于此类考试中试题泄露问题,应当如何定性,如何量刑?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记者注意到,其中就披露了一起与

2025-04-26 10:14:00

湖北竹山家庭医生“点单式服务”覆盖山区34万百姓

春日的薄雾挡不住送医上门的步伐,跋山涉水把医疗服务送到“最后一公里”诠释着“医你匠心”的精神。4月21日清晨7点,家庭医生杨晓勤、易荣穿着显眼的家庭医生绿马甲,背着检测设备就向南部最高山出发了,直至日暮7点,完成上庸镇九华村一组13户,27人的健康监测,送药16盒,量血压查血糖27次。和她们一样,在

2025-04-23 12:14:00

票据拒付信息显示不一致,“电票”难题如何解?

“法官,我方在票据到期日时已在电票系统内提示付款却遭拒付,票据状态显示‘拒付追索待清偿’,我方已满足行使票据追索权的条件,可以进行追索!”“我方电票系统的票据状态显示‘背书已签收’,这张票有没有提示付款过,有没有被拒付,我方均不清楚,无法承担票据责任!”上海金融法院法庭内,一起票据追索权案件当事人双

2025-04-23 08:51:00